社会 >  > 正文

评论:保中小微企业 也要保中小银行

2020-07-02 10:15:01  

5034
保中小微企业,也要保中小银行

来源:北京商报

北京商报首席评论员 韩哲

7月1日,国常会决定,允许地方政府专项债合理支持中小银行补充资本金。

对于在资产端和负债端两头受压的中小银行而言,这是一场及时雨。尽管不乏道德风险的争议,但时局如此,两害相权取其轻。在保中小微企业之前,先保住中小银行。

包括城商行和农商行在内的4000多家中小银行,对服务实体经济和中小微企业意义重大,但中小银行的治理,一直让市场提心吊胆。

近年来,部分中小银行的风险暴露,成为各种“××系”的提款机,大股东占款,内部人控制,比比皆是。很多中小银行尚未建立起现代公司治理机制,竞争力来自牌照和套利,一旦撞上监管墙便举步维艰。

今年以来,疫情冲击之下,经济进入负增长,使得中小银行的空间更加逼仄。特别是,金融大举支持中小微企业,让利1.5万亿元,更让中小银行进退失据。

一方面,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的信贷支持,是政治正确,也是特殊时期的市场正确,但这个“正确”的对价就是不良率升高。中小银行的盘子不大,有可能救火不成,反被火烧。

监管自然是心知肚明,在引导贷款利率和债券利率下降、降低资产端利率的同时,也下调拨备覆盖率,允许对公不良和个人批量不良的转让,腾出信贷资源,避免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另一方面,在负债端,中小银行陷入结构性的困局之中,成为整个市场的套利对象。“弱势”的中小银行高息揽储换规模,并不是什么秘密。联合贷款也好,同业也好,中小银行都是主力。在金融去杠杆之下,结构性存款不降反升,中小银行“贡献”尤多,逼得监管部门严令压降,目的也很明确,负债端利率不降,与资产端利率形成倒挂,大行也扛不住。

经济周期往往是这样,在高歌猛进的时候,钱流向四面八方,既进入楼市股市,也进入实体经济;在放缓逡巡的时候,资产荒和资产慌结伴而至,导致空转和套利的“市场力量”强大。

事有必至。中小银行之所以“饮鸩止渴”,还是传统增长模式下的规模思维,难以从息差模式转换到零售模式。事实上,中国的商业银行都面临这个转换,但治理孱弱的中小银行首当其冲。

补充资本金势在必行。在上半年银行IPO颗粒无收的情况下,银行掀起永续债和定增的狂潮。如今,地方专项债补充资本金的政策落地,为中小银行打开一扇窗。

地方专项债补充资本金,不应该是免费的午餐。世纪之初,国有大行改制,补充资本金和核销坏账,并进行了公司治理改革,脱胎换骨,没有浪费这顿“免费的午餐”。如今,中小银行也需要在市场化和法治化的前提下,在吃免费午餐的同时,提高治理的专业水平,加快零售转型。

自助者天助之。

文章关键词: 责编:
5034

相关阅读 换一换

推荐图片

董子健最新写真曝光 《过春天》剧组再合体 董子健最新写真曝光 《过春天》剧组再合体 唐人影视再发声明否认胡歌结婚 赵丽颖冯绍峰朱一龙上线引期待 唐人影视再发声明否认胡歌结婚 赵丽颖冯绍峰朱一龙上线引期待

热闻推荐

娱乐

中国红利网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317 493 12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