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 >  > 正文

民族法治文化之花绽放青藏高原

2018-12-24 15:44:50  

5034

  图为国家法官学院舟曲民族法官培训基地。   张江山 赵志锋 摄  

  图为中国法院民族法制文化陈列馆吸引了众多参观者。    张江山 赵志锋 摄

  甘肃省高级人民法院通过弘扬和发展根植于甘肃省陇东地区的“马锡五审判方式”,把少数民族习惯法中的优良传统、公序良俗与司法调解有机结合,使调解过程、调解结果更容易被少数民族群众接受,真正实现“案结事了人和”

  □ 本报记者 赵志锋 本报通讯员 李双红

  拉尕山下、白龙江畔,在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茶马古道与藏汉多民族文化交汇的舟曲县,不久前举办了一场民族法治文化的“盛宴”。由最高人民法院和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联合主办的中华司法研究会民族法制文化研究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第二届民族法制文化与司法实践研讨会在国家法官学院舟曲民族法官培训基地举行。

  专家齐聚研讨民族法制文化

  来自甘肃、云南、西藏、新疆、四川、吉林、内蒙古等省(自治区)人民法院和青海、宁夏、甘肃等省(自治区)民族事务委员会的有关负责人以及清华大学等国内高校专家学者,就“民族法制文化与司法实践”这一主题展开了深入的研讨。

  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高其才说,在法治建设的背景下,需要我们认真总结民族地区的一些优秀经验和良好做法,民族地区人民法院在司法活动中要特别强调四个尊重:尊重法治、尊重现实、尊重规律、尊重民众。

  “要善于发掘、充分发挥民族法制文化的积极作用,研究民族法制文化的精髓,并将其运用于司法实践活动,这有利于解决民族工作和司法实践中遇到的各种问题。”甘肃省民族事务委员会副主任宋占文说。

  云南省高级人民法院研究室副主任吴洁认为,少数民族传统中蕴藏着诸多成文或不成文的民间法规范,只要与国家成文法不冲突,这类具有民族属性民间法规范可以经过法官的审查判断进入特定民事案件的诉讼,成为法官调解或认定事实、进行实体裁判的依据。

  “少数民族生活习惯是一种社会生活规范,其产生于社会实践。”吉林省延吉市人民法院副院长杨敏称,甄别适用正确善良的民族风俗习惯,是司法裁判的重要资源和有益补充,在化解矛盾纠纷、促进社会和谐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最高人民法院党组成员、政治部主任马世忠指出,举办研讨会就是要深入落实全面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全面推进民族法制文化研究,深入挖掘民族法制文化精髓,探讨民族地区司法实践中的热点难点问题,为推进民族地区法治建设、保障民族地区长治久安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理论支撑,为弘扬中华司法精神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中华民族法制文化馆中“亮相”

  大会当天,最高人民法院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华司法研究会民族法制文化研究专业委员会主任梁明远从周强院长手中接过牌匾,标志着中华司法研究会民族法制文化研究专业委员会正式成立。

  据悉,成立中华司法研究会民族法制文化研究专业委员会,是最高人民法院繁荣法学研究、丰富法学理论和民族理论,推进中华民族法制文化建设和我国民族地区依法治理的又一重要举措。

  同一天,国内首座民族法制文化陈列馆——中国法院民族法制文化陈列馆在舟曲民族法官培训基地揭牌。

  记者采访时获悉,陈列馆以生动的史料,直观的形式,围绕司法活动集中展示了历史悠久的中华民族法治文化,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民族法治文化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以及中外司法交流合作等,资料丰富、内容详实。

  据介绍,陈列馆内展示了56个民族的法制文化精华,并运用VR技术与中国法院博物馆远程连接,实现了信息共享。

  马世忠表示,陈列馆的建成,不仅将对民族法制文化研究和发展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更将向社会公众全面展示中华民族悠久的司法文化历史和当代中华的司法成就。

  “今后,陈列馆将进一步做好文物资料征集和保护工作,充分利用陈列馆资源,以群众需求为导向,让司法更加贴近广大农牧民群众,更好地服务民族地区人民群众,大力弘扬中华司法文明成果和法治精神。”甘肃省高级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张海波说。

  法官“摇篮”切实服务法治实践

  走进舟曲民族法官培训基地,“吐蕃法律二十条”“理藩院则例”“成吉思汗法典”“回鹘契约”等充满民族法治文化元素浮雕随处可见,《西夏法典》《南诏国法律》《属邦律》《蒙古律例》等图文展板悬挂于回廊两侧……

  这一切,在舟曲民族法官培训基地营造出了浓厚的民族法治文化氛围。

  多年来,甘肃省高院高度重视结合审判职能推动民族地区依法治理工作。通过弘扬和发展根植于甘肃省陇东地区的“马锡五审判方式”,把少数民族习惯法中的优良传统、公序良俗与司法调解有机结合,使调解过程、调解结果更容易被少数民族群众接受,真正实现“案结事了人和”。

  同时,甘肃省高院还通过推行法律、法庭、法官进牧区、进村组、进寺院以及广大农牧民喜闻乐见的形式,广泛开展以案释法和普法教育,切实增强少数民族群众的法律信仰,提高少数民族群众的依法维权意识。此外,通过为基层法院配备具有现场开庭、远程接访等功能的信息化巡回审判车,实现了车载流动法庭在全省广大农村、牧区全覆盖,打通了司法为各族群众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张海波介绍,舟曲民族法官培训基地联合高等院校专家学者,历时四年先后编译了35部藏汉双语教材,填补了国内藏汉双语教材空白,发挥了培训基地的“摇篮”作用,为省内外培养了一大批“双语”法律人才。

  据统计,培训基地成立以来,共举办各类培训班119期,培训人员15306人次,覆盖全国56个民族473个法院,有效缓解了审理涉少数民族案件“合议庭组建难、庭审交流难、辨法析理难、文书制作难”等问题。

  张海波表示,今后,甘肃法官学院将依托民族法制文化研究专业委员会等平台,进一步加强民族法制文化交流和研究,促进理论成果更好服务于法治建设和司法实践。

文章关键词: 责编:
5034

相关阅读 换一换

推荐图片

再也不用带钥匙出门了 360智能门锁K1全体验 再也不用带钥匙出门了 360智能门锁K1全体验 A16Z:图文详解测量网络效应的 16 种方法 A16Z:图文详解测量网络效应的 16 种方法

热闻推荐

娱乐

中国商界网版权